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教學公告,2013四月份起新制度

大家好,四月份起對於單人班一對一教學有些更彈性的班別可以選擇。
新增一堂40分鐘的課程收費600圓整,也就是一期2400圓。教學內容不縮水但是價格平易近人一些。
當然一堂課60分鐘的舊課程收費標準依然適用,歡迎與我連絡!

謝謝!祝大家琴藝精進!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淺談效果器: Overdrive

常常有很多朋友會問我到底要買甚麼效果器比較好,尤其是overdrive,好像大家都不太滿意自己目前手上的器材。所以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挑選overdrive的一些經驗和個人意見。

首先就是必須先了解自己到底喜歡甚麼樣的音色,不要因為大家都說這個好你就買這個。要知道器材跟衣服一樣,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當每個人彈奏的手法,風格和使用的琴和音箱都不盡相同的時候為甚麼每個人都會需要一樣的效果器呢?或許參考你喜歡的吉他手是一個起步,不過就像之前文章有提過的,重點恐怕是彈奏的手法。所以在下手買東西之前,可能得先研究一下自己到底是屬於哪種風格的。

再來就是資訊的收集部份,一般來說overdrive是為了要摹仿老音箱(non-master volume)那種把音量開大所自然產生的訊號過載破音效果。因為現在的情況通常已經無法再把音量催到這麼大(不論是在台上或是在家裡練習)但是我們還是需要這種音色所以才用效果器來代替。因此對於吉他手來說恐怕必須先大概作一下功課,稍微了解一下各種老音箱的破音音色大概有什麼特性,然後自己本身到底喜歡那一種音色,或是說需要哪種音色做什麼事情(可能喜歡JTM45彈節奏,Deluxe Reverb的破音彈solo之類的),然後再去找類似音質屬性的效果器並且最好要試過,親自體驗一下彈奏的感覺是否和想像當中有落差。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動態"以及"彈奏反應",最近這幾年有越來越多高檔的手工小廠效果器。每一家都在標榜自己的產品動態反應有多好這一類的說詞。但是其實滿多朋友問我這個到底是甚麼意思,差別在哪裡。對我來說所謂的動態和彈奏反應,簡而言之就是輕輕彈的時候是clean tone,當我用力彈,加重音或是表情的時候,聲音會隨著我彈奏的力道或是手法跟著改變。包括破音的程度與音質,會呈現不同的表情。另外一種是,當我用力彈可是琴上面的音量旋鈕轉小的時候,聲音一樣會clean up但是能量會比沒開破音但是輕輕彈要強。

這樣講可能解釋的不是太清楚,這裡有一段示範影片。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產品真的是不勝枚舉,總是搞得大家眼花撩亂。不過其實再怎麼說,好聽的overdrive大致上幾樣迷人的特性就是在於她那種活靈活現的表情(organic)和良好的穿透力(cutting through the band)。不管是高價位還是容易入手的效果器皆然。在追求心目中理想的音色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了音樂永遠是人做出來的,重點還是在於做音樂的人本身。所以還是要好好弄音樂阿各位,共勉之!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聽音樂的重要性。

最近遇到幾個學生,其實彈的算是滿不錯的也頗有天分。但是問他們喜歡聽甚麼音樂的時候,千篇一律的回答是:“甚麼都聽耶,沒有特別覺得甚麼東西特別喜歡。“ 問到風格和喜歡的樂手的時候也是一樣,甚至問他們歌名也說不出一兩首。

我不太能確定事情會變成這樣的原因是甚麼,可能是因為科技發達讓大家聽音樂的方式有些轉變。現在到處都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音樂,然後坐在電腦前面按一按就有。同時間,你或許還在FB上面跟朋友抬槓,在PTT推文看帥哥美女圖之類的。但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這樣的聽音樂是真的有在"聽“嗎?

如果只是一般的聽眾倒是無所謂,資訊發達帶來的消費模式改變其實影響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樂手也當然必須跟隨著時代潮流調整,畢竟已經不是一個可以閉門造車,十年寒窗無人問然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年代。但是如果自己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學音樂的人或甚至是樂手,音樂家。我很難想像對於"聽音樂"這件事情可以這麼"隨意“。

當你全神貫注的聆聽,並且反覆回味咀嚼。常常你可以在一首歌裡面聽到更多豐富的細節,歌手的表情, phrasing ,或是情感。各種樂器中間編曲的互相搭配,中間的唱和(call and response),還有和聲(和絃)與旋律中間是如何對應和編排的。很多經典作品中間讓人會心一笑的時刻往往是稍縱即逝,如果不用心體會根本也不知道到底是如何地妙不可言,只能人云亦云。那不是很可惜嗎?

當我在Berklee還有MI的時候,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不但要多聽音樂而且更要多做功課,去了解每個你喜歡的大師他們的特色到底是甚麼,為甚麼你會喜歡他們呢?又為甚麼他們會被當成大師?他們特別的地方到底在哪裡?甚至有時候老師就直接放一段音樂給你聽,當場考你說這是誰彈奏的?你可能完全沒聽過這首歌但是如果功課有做足,其實每個成功的樂手他們的個性都很明顯,多多少少都有個線索可以讓你知道這是他們的聲音。

常常很多年輕的朋友一聽到所謂的"老東西"就嗤之以鼻,認為那是阿公阿嬤的老古董沒意思。我們要彈自己的東西,要有自己的聲音不要去做別人的copy cat。我完全同意要有你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自己的聲音。可是電吉他這個樂器幾十年的歷史加上這麼多人口在"玩“這個樂器,如果不多多接觸和了解這些大師或是吉他英雄的背景和研究他們的風格,如何能發展出獨幟一格的所謂"自己的聲音"?這豈不是閉門造車,自己明明是個井底之蛙還沾沾自喜嗎?

那天上課,學生彈了一段riff,我說你剛剛那個U2的歌很好聽喔。他竟然瞪大了眼睛說:"是喔?那是我自己隨便彈的耶!" 我說那跟U2一模一樣耶...

他那天彈的便是"Where The Streets Have No Name"的吉他前奏riff。

 聽歌請按這裡!